知识园地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知识园地 > 正文

最新更新

热文排行

资格审查与符合性审查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11-05

资格审查是指采购人对资格预审申请人或响应、投标供应商的经营资格、专业资质、财务状况、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业绩、信誉等方面评估审查,以判定其是否具有参与项目响应、投标和履行合同的资格及能力的活动。

符合性审查是指依据采购、招标文件的规定,从响应、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对采购、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对采购、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作出响应。

(一)审查内容不同

资格审查:1.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自然人的身份证明;2.投标供应商从事特定生产或者经营行为所需的许可证明文件;3.投标供应商财务状况报告、纳税证明和社保缴纳证明材料;4.投标供应商专业技术能力证明材料;5.采购、招标文件中规定的项目特定资格条件;6.投标供应商是否存在严重违法失信不良行为记录;7.是否存在禁止参与响应、投标的关联企业或因此前提供与项目相关的服务而不得参与采购活动的情况。

符合性审查:1.响应、投标文件组成是否完整;2.分项报价或响应、投标总价是否高于相应财政预算金额;3.投标供应商在技术、商务等方面是否实质性满足采购、招标文件要求。

(二)审查目的不同

资格审查:主要目的是确认投标人是否具备参与项目投标的资格。这包括评估投标人的经营资格、专业资质、财务状况、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业绩和信誉等,以确保其有能力参与项目并履行合同。

符合性审查:侧重于评估投标文件是否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这包括检查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以确保投标文件符合招标文件的具体规定。

(三)审查主体不同

资格审查:1.采用招标方式的:招标(采购)人或代理机构;2.采用非招标方式的:评审委员会。

符合性审查:1.采用招标方式的:评标委员会;2.采用非招标方式的:评审委员会。

(四)评审程序不同

资格审查:公开招标采购项目开标结束后,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应当依法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以确定投标人是否具备投标资格。

符合性审查:评审委员会依据采购、招标文件的规定,从响应、投标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对采购、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对采购、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作出响应。

(五)评审结果不同

资格审查:资格审查不合格的投标供应商认定其响应、投标无效不得进入评审环节。

符合性审查:符合性审查不通过的应按响应、投标无效处理。

(六)采购、招标公告澄清要求不同

资格审查:采购、招标公告是不能修改的。

符合性审查:采购、招标公告可以通过发布澄清来进行修改。

综上所述,资格审查主要关注供应商的基本资格和能力,而符合性审查则侧重于投标文件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这两个环节都是确保采购、招标过程公平、公正和有效的关键步骤。